端/午/安/康 粽/情/粽/意
端
午
节
— 2022-06-02—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以围绕才华横溢、遗世独立的楚国大夫屈原而展开传播至华夏各地,屈原之名人尽皆知追怀华夏民族的高洁情怀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历史
端午的由来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日子,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端午日龙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
端午节民间活动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于是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莒蒲、艾草,佩香囊,赛龙舟,比武,荡秋千等。
划龙舟
划龙舟历史悠久,是多人集体划桨竟赛。龙舟竞渡前一般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先要请龙、祭神。在端午前要择吉日从水下起出,祭过神后,安上龙头、龙尾,再准备竞渡。
划龙舟
跳钟馗
跳钟道、闹钟道,自晋代以来跳钟道、闹钟尴,赐福镇宅就是端午节和春节的重要内容。悬挂钟尴画。最早的钟尴画,据说出自画圣吴道子之手。后来,钟道画渐渐走入民间,绘制钟道画大都作于五月端午节这一天,或者端午节的前后几天。
到了清代,江南苏、浙一带的居民大都在农历五月于大门或堂中挂钟尴图一月,以期驱邪除害、祛凶引福。
跳钟馗
悬艾叶挂
史书记载,吃粽子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人们为了纪念楚国大夫屈原而逐渐流传下。
END
图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