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帝城遗址
前言
Foreword
10月7日,国务院公布了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我县白帝城遗址成功入选为第八批国保单位。
白帝城遗址也是我县继白帝城古建筑群、瞿塘峡摩崖题刻之后的第三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帝城遗址
白帝城遗址全景(摄影:王铭)
Unity
白帝城遗址位于重庆市奉节县瞿塘峡西口的长江北岸,分布于鸡公山、马岭、白帝山两山一岭范围内,相对高差达370米,具有依山傍水,凭高控深的特点,是峡江地区城市类型的典型城址。遗址由子阳城遗址、下关城遗址(即白帝村遗址)、瞿塘关遗址、白帝城遗址及周边的协防城址、警戒设施组成。
子阳城遗址
紫阳城遗址(摄影:王铭)
樊家台发现的兵器埋藏坑(摄影:王铭)
紫阳城遗址出土遗物(摄影:王铭)
下关城遗址
下关城位于白帝镇白帝村,西隔城壕与子阳城相接。原命名"白帝村遗址”,明代为瞿塘卫治所在地,乾隆《奉节县志》舆图显示为下关城,分布面积99500平方米。
2015年,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等对下关城部分区域进行了考古发掘,确认了下关城城门的形制和结构,也补齐了白帝城遗址整体构造的“城连城、城中城、城外城”中重要的一环。
白帝城遗址
白帝城遗址鸟瞰(图: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
白帝城遗址作为南宋白帝城三连城中控制长江水路的城址,虎踞夔门西口,东控荆楚,西扼巴蜀,军事地位极其重要,区位优势明显。
瞿塘关遗址
瞿塘关遗址
瞿塘关遗址中发现的南宋寺庙遗址,是研究山城内部功能分区和居民生活情况的重要资料之一。
擂鼓台当道小城遗址
擂鼓台当道小城遗址全景(摄影:王铭)
瞿塘关烽火台
瞿塘关烽火台位于瞿塘峡口左岸的瞿塘关遗址博物馆中,占地136平方米。利用天然突兀巨石,四周用规整砂石垒砌而成,圆形,土石结构,高5.2米,底座周长40米。
瞿塘关烽火台(摄影:雷庭军)
白帝城遗址能够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源于其蕴含的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
自战国以来此地就是重要的军事关城,白帝城遗址包含两汉至宋明时期历代城址,为县、州、府、路等治所,其形制格局与《水经注》所记基本相同,文化底蕴十分深厚。特别是南宋白帝城现存墙约5000余米,保存有瓮城、城门、墩台、道路及供排水设施,整体格局基本完整,是研究西南地区山城形制与布局的典型样本。
白帝城遗址在规划布局上因山为城,以江为壕,与平原地区的城市多呈对称的方格布局形成鲜明的对比,是峡江城市类型的营造典范。
南宋白帝城是我国南宋抗蒙山城的典型代表,其“城连城、城中城、城外城”防御体系是宋代大纵深、多梯次军事防御思想的实物体现。是山城防御军事思想的缩影,对我国宋蒙山城防御体系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白帝城遗址出土的火器铁火砲是目前全国最早的发现,出土的黑火药可能为目前全球最早的古代火药实物。铁火砲、火药、陶火药罐和模具,构成了宋代火器制造和使用的证据链,是火药应用于古代军事的重大发现,对我国古代战争史、科技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